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怎么考——考题千变皆有规一、专题体验(高考是个指挥棒 感受试做定方向) (2012 新课标全国卷)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分)答: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参考答案】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二、备考清单管理:(一)《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D 级。(二)命题规律1.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歌为主,也兼顾乐府诗等其他年代的诗歌,避免了单一性。2.命题材料以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为首选,2012 年为离别思人词,2011 年为怀古伤今诗,2010 年为边塞征战诗,在相对稳定中,又略有变化。3.考查点分布较为广泛,但重点突出,三年试题都涉及了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考查。4.题型题量上保持稳定,均为 2 小题,共 11 分。(三)备考清单1.如何读懂诗歌(含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考什么——合作探究 清单 1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七大热点题材一、体验学习(1.体验2.交流)1.体验(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11 分)雨 雪 曲江 总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