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马教案【篇一:初中语文十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十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行宫园学校李万凯课题:《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四大文学样式,《诗经》知识,熟读背诵两首诗;2.在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内容;了解《诗经》特点;3.感受两首诗所事发的感情;教学重点:熟读背诵教学难点:朗诵中感受意象、意境、情感。教学学具:教案教学方法:鉴赏指导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记忆文识:《诗经》识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305首诗。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小雅)颂(周、鲁、商颂)2.注音:雎(ju)鸠(jiu)窈窕(yaotiao)参差(cenci)荇(xing)寤寐(wumei)辗转(zhanzhuan)芼(mao)好(hao)乐(le)蒹葭(jianjia)溯洄(suhui)未晞(xi)湄(mei)跻(ji)坻(chi)涘(si)沚(zhi)3.背诵默写。一、展标:1.检查导入:(1)背默,文识(2)读音2.目标二、施标:(一)必记的知识1.四大文学样式2.《诗经》表现手法3.默写(二)研读1.《关雎》(1)结合旁边注解,边读诗,边了解内容(2)检查背(3)提问:说说诗的意思教师评价补充(4)补充理解:①《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②表达了先秦古人对爱情的价值追求。“”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①主人公求爱不得,日夜思念,而不颓唐、沉沦。想象用音乐而求得情人理解,友之,乐之。②这是哀而不伤,乐不放纵失态,这是先秦古人,推崇的真诚、和谐、高尚的爱情。(当然也有三心二意的《氓》)③艺术特点:(1)开头起兴之句(引起男女相思)(2“)参??”之起兴之句反复出现,重章叠句。2.《蒹葭》(1)结合旁边注释,边读诗,边了解内容。(2)检查背(3)提问:说说诗的意思;教师评价补充。(4)补充理解:①仔细观察:每节诗中所包含的要素?三章中不同(霜、未晞、未己)时间递进②抒发自己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③重章叠唱起兴句,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平衡结构。3.了解赋、比、兴(四题赋:直接叙事,铺陈情节;)(三)达标练习(四)背诵巩固三、检测1.知识:文学常识和手法2.背(吟诵)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抄写两手诗,文学常识记住。2.知识巩固达标《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4.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一、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二、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三、教学新课1.①朗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2.重点字词的读音。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3.学习上阕(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