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271 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 学习态”。 271 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 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 45 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 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 70%的时间约 30 分钟;“1”是 10%的时间即约 5 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 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 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 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 10 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 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 10%的后进生向着 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 271 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 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