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 家 营 中 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九 年级 语文 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导学案 课型 _____ 主备 杨翠平 复备_______班级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重点难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法指导】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 年下乡插队,1972 年返城当工人。1979 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 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宇慧撰写) 2、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热情化作诗歌对祖国新兴进行讴歌。 3、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相互交流学习平台11石 家 营 中 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