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 文 两 篇巴 金巴金,生于 1904 年 11 月 25 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 1934 年摄于上海寓所曾于 1949 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此后的 50 余年中,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 年至 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1984 年 10 月,接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日》主题《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谷的夸父,表达了作旸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月》主题《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娥奔月”。娥,为了姮姮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姮作者的理想的化身。《日》段落结构第一部分( l 、 2 段):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第二部分( 3 、 4 段):写人间没有了光和热,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第三部分( 5 段):写作者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去追求光和热。《月》段落结构第一部分( 1 ~ 3 段):写月下对冷有了别种独特的感受。第二部分( 4 、 5 段):写在孤寂凄清的月下,整理思绪:忧愁沉重的。第三部分( 6 段):写娥为了理想姮——改变冰冷的月光,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 重点分析 1.“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重点分析2.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