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 28 项国际大奖。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 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第二部分(3 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第三部分(4~18 自然段):写黄山诸景。第一层(4~14 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第二层(15 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第三层(16~17 自然段):写黄山日出。第四层(18 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讨论并归纳:第 3 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过渡到第 4 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第 5 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第 6 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第 7 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 8 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 9 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第 9、10、11、12 自然段写了黄山 3 个巧石。“螺蛳”、“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