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移民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共和县推进生态移民社会管理创新纪实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化、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好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全省乃至整个江河流域的生态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范围涉及我县两乡四村。因此,共和县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把生态移民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解放思想,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精心组织,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攻坚克难,推进生态移民社会管理创新1期盼虽然近在咫尺,但是“故土难离”,能否过上好日子让许多移民群众还有些担心。为了在“搬得出”上求突破,共和县政府坚持“面上问题点上解决”的思路,科学规划选址,讲透惠民政策,打消群众顾虑。在安置点的选择上,做到规划选点、征询意见、条件统筹,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着眼于当地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让移民群众满意。在安置方式的选择上,生态移民采取集中安置、方便安置、因地制宜安置等一些列的措施,让渴望搬迁的群众摆脱了“故土难离”的守旧观念。2007年共和县塘建生态移民小区落成,占地48亩,共可安置280户移民,目前居住着塘格木镇更尕村、曲让村和铁盖乡拉才村、铁盖村的藏族牧民,共192户965人。但是生态移民入住小区之后,小区多处开门治安混乱导致人心慌慌,污水井露天臭气熏天,垃圾乱堆移民心烦,道路泥泞无法下脚,邻里纠纷无人化解,治安案件发案率高,安全问题无法得2到保障。如何解决小区脏乱差问题,为小区生态移民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生活环境,成为了一大难题。随着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各地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在不断的激发社会活力,不断的夯实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使生态移民安置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塘建生态移民小区的自我管理水平,维护全体生态移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物业的安全与合理使用,维护公共秩序,创造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生活环境。共和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次奔赴塘建生态移民小区进行视察,与生态移民促膝而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与共和县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门沟通协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把党中央的关怀化作不竭动力,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民生情怀将塘建生态移民写入我县的扶贫史册。这是一次考试,这次考试既是对党和政府执3政水平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协同能力的考试。今年年初,共和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确定塘建生态移民小区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实施网格化管理。经过实际调研,结合四村生态移民的实际居住情况,将塘建生态移民小区科学划分为七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各选举产生一名物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网格员,并配备“四个一”装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工作牌、一个文件包,七个网格员组成网格管理服务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员多能、服务移民。并建立生态移民信息库,采取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准确掌握各户移民的家庭人口、收入、住房面积等方面的信息,将其录入电脑信息库,并装订成册,随时掌握小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在塘建生态移民小区物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中,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达到实现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帮4助小区成立塘建生态移民小区物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委员会,由拉才村的支部书记为委员会主任,更尕村书记和城西社区治安协管员为副主任,其他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移民中选举产生的三名代表为成员,共12人;下设塘建生态移民小区物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委员会办公室,成员由移民中选举产生的三名代表组成,为实现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潮涌动,创新脚步铿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