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授课人补充目标呈现问题引导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曾经学习过《颐和园》,知道它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皇家园林。在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还有一座位于北京西北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是圆明园。但它已经不复存在了。在 186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它毁灭了。圆明园的毁灭时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历史见证。二、目标呈现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问题引导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2.圆明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指导点拨自我发现四、指导点拨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和运用。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5.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标出高度评价圆明园地位、价值的句子,并理一理每一段的意思,试着分段。五、自我发现1.词语理解。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不可估量:课文指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估量,推算、计算的意思。2.分段。一(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二(2—4)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再现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三(5)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3.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年级 五 年级学科语文课型精读教学内容21.圆明园的毁灭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 自然段。2.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并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重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阅读法、对话法、电教法、研究法、点拨法、自学法。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运用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等。教具、学具、资源准备投影和多媒体课件(2)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我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