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课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 《静夜思》教学设计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张琳花一、 导入新课1、 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往学习古诗文是用西方式的读书法朗诵,今天,我们用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来学习古诗。2、 板书课题:静夜思3、 出示古诗的步骤:(课件)(一)解诗题(二)明诗意(三)入诗境(四)吟诗句二、新授内容(一)解诗题 1、齐读课题 2、师范写“sì” 3、指名读 4、小结:孩子们,记住一点,你们刚才没有读错,那是朗读,读成“第四声”是吟诵法。为什么这样,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明白了。 5、解释“思”字。(课件)我们中国有本古老的字典叫《辞源》,字典里告诉我们,古时候这个字有三个读音。用现代话来讲,做动词的时候念第一声,解释为“思考”,当名词用时读第四声,解释为心绪,情思。第三个读音”sai”与腮相通,腮帮,摸一摸。同学们,想要把古诗文读通读透,最好查《辞源》。 6、给课题标记号(︱︱︱),齐读。 过渡:现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古时候有没用声调?古时候的声调是怎么说呢?7、吟诵的基本规则(课件)平声 长 — —/ 愉悦、高兴仄声 短 ︱ ∨﹨ ! 低落、悲伤、伤感平长仄短,入字奇特,韵可拖长回缓。 8、师生共同标记吟诵号。 ︱︱︱ 静夜思 唐 李白起 床前明月光,承 疑是地上霜。转 举头望明月,合 低头思故乡。9、区别改版和原版的《静夜思》。 明代改版的原因是为了吟诵起、承、转、合的需要。 看 → 明 山→明10、按吟诵规则吟诵改版和原版诗。(二)明诗意 1、解释“床”字。(课件) 2、试说诗意(三)入诗境 1、 孩子们,你们知道李白的出生地在哪个地方吗?(碎叶城),为什么他号称“青莲居士?”请大家认真听故事就会明白了。(课件)2、小结:刚才的故事告诉我们,李白的出生地是碎叶城,现在不属于中国,是中国的邻国“吉亚吉斯斯坦”,和我们新疆是邻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抱负的理想,唯独没有回去过青莲乡,更何况已不是中国的出生地碎叶城。3、所以,每当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每当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李白会轻轻地念起这样一首诗。4、师吟诵。5、听老师的吟诵,你感受到李白什么样的心情?(低落、伤感、悲伤…….. 思念的一种悲伤)⑴ 思念 ⑵ 孤独 ⑶坚定(四)吟诗句 1、听录音 2、跟着学 3、指名吟 4、跟着感情线一起吟三、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