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机 ——研修案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的是某记者采访西部山区农村的一个小学生。 记者:“你上学是为了什么?” 学生:“找工作。” 记者:“找工作为了什么?” 学生:“讨老婆。” 记者:“讨老婆又为什么?” 学生:“生娃。” 记者:“生娃干什么?” 学生:“上学呗。” 我们不必考证这个笑话的真实性,因为这个笑话本身只是嘲讽那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简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人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惜这个笑话已经很久远了,现在是否还有人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不敢回答。然而,我们能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成绩怎么样。至于学生为什么而学,已经很少有人去过问了。考个好学校寻个好前途,已经成为家长和老师教育学生的招牌语言。即便是学校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他们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排名,更关注本地区的高考上线率和综合考评。谁还有精力和兴趣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大家只在乎学生学习的结果,因为,那结果与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 不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是危险的,近年来发生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身上的犯罪事件,所折射出的正是现代教育的缺失,而承担这一教育责任的首先是学校。 现在的情形是,不少小学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水平,一些中学教育只关注中考和高考成绩,而大学只关注扩招和经济效益……那么谁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我们不能指责家长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家庭的培养动机与国家的培养目标终究是有差异的。家庭的培养动机一般表现为:“考高分”、“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做白领”、“像个人样”……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得非常明确,即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动机是存在于学生思想深处的价值驱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汇点和综合体现。不论是家长抑或是学校,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就会萌生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当然,特定阶段的社会思潮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中国古代学子们的学习动机。如果帝王代表的不是家族统治,而是社会利益,那么这种学习动机还是有一定境界的。不过,真正称得上高境界的学习动机,当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在中国倍受屈辱的时候,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