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云梦县沙河中学孙金三学生上学期学了等式的性质,有了一个基础,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基于这个基础来予以开展。在上课之前,我纠结于课程的引入。是用实际生活的一个例子引入还是以旧带新?为了节约时间,我决定还是以旧带新。在上课的时候,我却和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来回顾等式的性质,显得拖泥带水,很不果断;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认识高估了。但这个回顾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这节课的基础,只有弄清了等式的性质,才会让学生自己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学生在探究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合作讨论,他们只顾自己做他们手中的课堂练习纸,课堂中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不等式的性质,从这个层面来讲,课堂设计得比较成功。尤其出彩的是罗勇、肖胜强等同学居然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我加以适当引导,利用生成性资源比较成功。在归纳总结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之后,我在教材给出的例子的基础上,稍加引申,效果也不错,学生做得也不错。值得思考的是例题的教学应不应该采取这个形式?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决问题那么需要老师讲解吗?我认为没有必要,老师应该还是扮演引导的较色。但有些专家认为例题一定要老师来讲解。练习的设计题量合理,题型灵活,难度适中,我认为很好。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一直重点注意的内容,教学无非就是把一些问题合理地串在一起,问题是你怎么选取和设计问题,再怎么串起来的问题。学生练习的效果也不错。整节课的时间安排稍有问题,这也是我一向的老毛病,今后要特别注意,在平时上课又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呵呵,讲公开课时老觉得不完美,总觉得要修改得更加完善,反而坏了事。最后弄得课堂总结不是学生自己总结的,草草收场。以后上这节课,简洁地引入课题,直接出示等式的性质,再重点让学生分组探究不等式的性质,自己比较和等式的性质的异同,然后老师主讲一个小题,其他交由学生解决,最后稍加习题小结。然后自主练习,及时巩固提升。课堂小结交由学生完成。20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