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找准教学起点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的个体,是课堂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把握学习的现实七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表性。因此把握教学的起点,是对学生的全面关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怎样更好的把握?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反复考虑却经常拿捏不准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顺应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教师只有准确地找到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对教学起点的一点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 40 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在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