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设计一铺东小学 司克民一、学习目标: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二、学习重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四、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五、 学习时间:2 课时六、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讲故事导入 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2、 板书课题:尊严3.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二、学生自读课文: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2、 质疑问难。3、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四、 课堂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