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的结构原理及优缺点 第一节、概述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Display,OELD)。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从 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 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同属数码类产品的DC与手机,此前只是在一些展会上展示过采用 OLED屏幕的工程样品,还并未走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 Oled屏幕却具备了许多 LCD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 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目前在 OLED的二大技术体系中,低分子 OLED技术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LG手机的所谓 OEL就是这个体系,技术及专利则由英国的科技公司 CDT掌握,两者相比 PLED产品的彩色化上仍有困难。而低分子 OLED则较易彩色化,不久前三星就发布了 65530色的手机用 OLED。 不过,虽然将来技术更优秀的OLED会取代 TFT等 LCD,但有机发光显示技术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屏幕大型化难等缺陷。目前采用 OLED的主要是三星如新上市的SCH-X339就采用了 256色的OLED,至于 OEL则主要被 LG采用在其 CU81808280上我们都有见到。 为了形像说明 OLED构造,可以将每个 OLED单元比做一块汉堡包,发光材料就是夹在中间的蔬菜。每个 OLED的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与 LCD一样,也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 TFT驱动下点亮。主动式的OLED比较省电,但被动式的OLED显示性能更佳。 第二节、OLED的结构、原理 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电洞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电洞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 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 TFT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有 机 发 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