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二胎政策何时开放。。导语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人口倒三角结构和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显现,在新形势下,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国策,面临新抉择。国家计生委被拆分之后,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调整。二胎政策会否全面放开。面对下一个十年,这是我们的第三问。(本期责编:谭礼剑)01“一代之约”已到全面放开二胎呼声高涨有关计生政策调整的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二胎政策正处历史关口。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在每年的两会中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近年来,也不时会传出中国将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的消息。不过,国家计生委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来辟谣:“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超过30年,兑现承诺时间点已到去年8月,伊朗宣布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斥资1900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鼓励民众多生孩子,以阻止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中国民众对计生政策的讨论。[…详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80年。当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该公开信同时还提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详细]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生子年龄。而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官方权威学者从反对到赞成各界呼吁“一胎”松绑第1页共6页20XX年底,保守派权威、计划生育副总设计师田雪原在人民日报撰文,抛出“二胎方案”,而长期支持计生政策的国情专家胡鞍钢也呼吁对人口政策重新调整。这被解读为“计生领域内部也发出了不同声音”。[…详细]胡鞍钢最初赞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出中国资源紧缺,应进行人口控制以防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现在他提出,“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承受起人口政策的调整。[…详细]20XX年7月5日,15名学者联名向全国人大上书,呼吁松绑二胎政策,要求在尊重公民生育权的前提下,让公民自主、负责任地生育。他们认为,人口政策属于国家战略政策,短期不是非常紧急,但是长期不调整,等问题出现则没有了调整的机会。[…详细]有“忧民哥”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宽生二胎。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提出相关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计生委的回应。[…详细]02“一胎”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基本国策面临新挑战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学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在美国遭遇车祸去世。失独父母老无所依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XX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详细]十年之前的愚人节,王德林和妻子李桂芬和笛妈一样,也失去了自己唯一儿子。在李桂芬的电脑里,收藏着她为儿子建的悼念网页。她常常专注地盯着网页上儿子帅气的照片发呆,一盯就是半天……2006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每天都活在沉痛的回忆中,夫妻二人决定搬家。王德林说:“既要回避儿子工作学习过的地方,又不能回老家,害怕亲戚朋友异样的关心,索性选择了陌生的第2页共6页城市珠海。”王德林说,自己和妻子都非常迷茫,不知道会落得个什么下场,“我们不怕死,就怕死不了。死了就算了,就怕要死不活地躺在床上,又没有人来照顾。”。[…详细]随着我国首批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