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中山公园是上海近代租界公园之一,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近曹家渡,西接内环线高架,北靠苏州河,南临长宁路商业中心,地铁二号线、四号线、明珠轨道线以及 20多条公交线路相交于公园周边。是上海西部地区的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枢纽。公园占地20.90万平方米,年游客量 500多万人次,2002年评定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中山公园建立九十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公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园。 长期以来,由于中山公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整个园林布局有欧洲自然式庭园和日本庭园式的风格。而建国以后,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努力和调整,已形成现在的规模。园内地形起伏,坡度自然,景物优美,颇能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我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我传统园艺处理方法。 建园九十年来,我园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然而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像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 2 一. 公园命名起源及其演变 中山公园其名称之沿革,说法不一,由于公园历史悠久,相关资料少,并且不完整,因而众说不一。中山公园之称号大致有以下几个:兆丰花园(shaofeng Garden);兆丰公园、极司非尔公园(Jessfield Park); 梵王(皇)渡公园;万航渡公园,这些名称之来历、演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 公园最初一部分是属于英国人勤努·霍格(E•Jenner•Hogg)的 私 园,其时为 1863年 (同 治 二 年 ),霍格是近 代 上 海 有名的 大房 地 产 商 ,兆丰洋 行 和 麟 瑞 洋行 的 头 子 ,曾 兼 任 过 驻 上 海 的 汉 堡 领 事,开 过 兆丰地 产 公司,此 宅园曰“兆丰花园”,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极西端,即万航渡路地 址(梵皇渡路),在曹家渡小万柳堂西南,此 地 百余亩,分前兆丰花园和 后兆丰花园。极司非尔路横贯其中(今万航渡路筑于1856年 及1913年 ,分两次修建,初名极司非尔路,1943年 改为 梵皇渡路,1964年 改为 今名),园中一碧如茵,林木扶疏葱茏,名花异卉争,各室中陈设富丽。 1909年 春天,有个名叫“壳克”的 美国人到上 海 来做滑头 生意,经营橡胶事业,霍格因上 其当而导致商 业失败离沪,只好将私 家花园拍卖抵债。据《约翰年 刊》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