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典型推模式全面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发言稿 “抓典型、推模式”作为一项领导方法和艺术手法,已经辐射到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工作方法,被广泛提倡和推广。本文拟就典型、模式的释义以及辩证关系,“抓典型、推模式”的意义,农业农村如何“抓典型、推模式”几个方面作一探究,以供同行以及从事涉农工作的基层领导工作中借鉴参考。 一、典型、模式的释义及其辩证关系和“抓典型、推模式”的意义 中国古代认为: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说文·土部》:“型,铸器之法也。”段玉裁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为典型。”现在多引申为政治概念和艺术概念。 在古希腊文中,“典型”一词原是模子的意思。同一个模子可以塑铸出许多同样的东西,典型也是通过某一个单个的形象反映了某一群或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典型虽然是个别的,却具有普遍性,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最早奠定了典型的理论基础。他说:“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 可见,古代西方和中国,典型理论主要是文艺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总结了历史上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有关典型的理论传统,把典型看成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认为:凡是典型,都必须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典型的普遍性,不在于表达了某种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而在于它反映了蕴含于生活本身中的某些本质的规律性。 典型就是能够代表普遍的反映一定规律的个别。当代探讨典型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把“抓典型”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在宣传、行政等领域都普遍使用“抓典型”的方法,进而扩大到很多的领域。 第 1 页 共 8 页 模式指事物的标准模式。《魏书:源子恭传》:“故尚书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王君、夏君表章前哲,以为邦人士模式,可谓能勤其职矣。” 模式,即 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alcxander 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