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草赋南朝萧子晖有闲居之蔓草(1),独幽隐(2)而罗生(3);对离披(4)之苦节(5),反葳蕤(6)而有情。若夫(7)火山灭焰(8),汤泉沸泻(9);日悠扬(10)而少色(11),天阴霖(12)而四下(13)。于时(14)直木先摧(15),曲蓬(16)多陨(17);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18)。未若(19)兹草,凌霜(20)自保(21),挺秀色于冰途(22),厉(23)贞心(24)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25)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26)【助读】《冬草赋》以冬草为所咏物,独具一格。传统的看法是“草木秋死,松柏独存”(刘向《说苑·谈丛》);而“兹草”却能“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这里不是在单纯咏物,而是以抗寒不衰的冬草自况,表现出一种倔强不屈、凌霜傲寒的高洁品格。本文把百卉凋零、冬草独荣的景象描绘得清晰明快,用词简练,风格矫健,在众多丽藻艳发、风格柔媚的齐梁小赋中,可谓别具特色。作者萧子晖南齐王朝宗室。梁代曾任员外散骑侍郎、临安令、中骑长史等职。为人恬淡寡欲,少涉经史,甚有文才。(1)幽隐:指隐蔽之处。(2)蔓草: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3)有两种版本:一为“萝”。萝luó: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女~。茑~。藤~。二为“罗”。罗生:排列;广布。族布而罗生。——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一说:罗生,丛生。(4)离披:衰残貌;凋敝貌。南朝梁萧子晖《冬草赋》:“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宋史正志《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赵善继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清姚莹《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5、苦节:凄凉痛苦的季节,指冬天。也有解释说“苦,同’枯’,干枯”,没查到依据。6、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此处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汉东方朔《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南朝梁江洪《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唐柳宗元《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句子翻译】对披离之苦节,反葳蕤而有情:面对(草木)衰残的寒冷季节,(蔓草)反而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富有情趣。7、若夫:连词。用在一句或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或表示转向另一方面,可以译为“至于”。“若夫”既可用于一段的开头,也可用于一句的开头。例:(1)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孟子》译为:这不过是个大概,至于修饰调度,就在你的君王和你本人了。(2)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简陋的车子)为大辂(古代帝王坐的有文饰的车子)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质朴)?(萧统《文选》)(3)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目俱悬。(同上)例(1)、(2)都用于一句的开头,例(3)则用于一段的开头,都可以译为“至于”。人教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将“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分别解释为: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很明显,对于“若夫”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两处解释很含糊,且不一致。只有一点相同,即近似“像那”。8、火山灭焰:形容气候非常寒冷,火山的烈焰就要冻灭了。9、汤泉沸泻:虽然天气严寒,但汤泉仍在沸腾流泻,比喻冬草寒冬独秀。汤泉,即温泉。夕阳西下貌。10、悠扬:夕阳西下貌。南朝梁萧子晖《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11、少色:日色淡薄。12、阴霖:连绵雨.即淫雨之意,而“淫雨”便指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