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民族进步的照明灯演讲稿 细细算来,距离我第一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第一次了解这个比赛,是在高一的科技节。当时,我和队友对于这个比赛一无所知,但当我们知道自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为需要帮助的人或需要改变的事做出一点点贡献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比赛酷极了。于是就凭着这一腔热血,我们从头开始慢慢摸索,利用自己可以接触到的资源选定方向,一个一个老师地询问建议,东拼西凑地写够 3000 字论文。课题答辩时,由于没有经验,我站在台上不知所措,把自己的想法竹筒倒豆子似的说给评委。自然,仅凭着热情做事的我们只走到了区赛,但这次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 第二年,带着去年的遗憾和今年一定要做出点成绩的决心,我又一次开始筹备我的课题。首先要解决的也是最最重要的,是选题。论资源设备,我们比不上专业的科研实验室,论眼界视角,我们也不是在科研选题的前沿阵地,就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来看,我们也是半路出家,可以达到的水平有限。所以,我们选题着重于解决一些切实存在又尝尝被忽视的小问题。由此我们选择了工程类项目,并把最后的成果对象定为生活中存在较多不便的弱势群体。我们去到了 XX 县区残疾人服务中心进行采访,并对社区里的老人进行访问,了解了他们生活中的不便。最后我们决定做一个可以将鸣笛声音转变为震动信号的手环装置,来解决老年人和听力有障碍的人士听不到汽车鸣笛声带来的交通隐患。 解决了选题后,是确定要做这个课题所需要准备的方面,比如我们的手环,主要可以拆分为工设,电路,电路又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软件主要负责声音识别。确定好后,选择特长对口的人组队,制定日程规划和需求清单,按需求一项一项完成。 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三月二十四号,我们来到了科技创新大赛的决赛现场。决赛主要分为现场封闭答辩和公开展示。现场答辩就是对评委介绍展示自己的项目,回答评委提出的刁钻古怪的问题。这里主要注意要条理清晰,陈述项目价值与意第 1 页 共 9 页义。公开展示是二十五号上午,媒体和社会各界都会来参观交流。媒体采访是一个推广项目的好机会,我们曾接受过北青报的采访,选题针对的问题和传达出的价值观念被科协和媒体所赞赏。我认为,这次科创比赛的经历带给我的收获不只是奖项和奖金。首先我开阔了眼界,来自乌克兰皇家科学院,捷克科学技术联合会等等的各国代表带来的和我们视角思路不同的创意,认识了各个学校优秀的同龄人,其中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