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2)[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引言]从上一节我们分析 3~9、11~17 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知道: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 1 递增到 8,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那么,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师]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知识回答: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 11~18 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请大家先填写下表。[投影]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18元素符号NaMgAlSiPSClAr气态氢化物———①②③④—最高价氧化物⑤⑥⑦⑧⑨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注:“—”不填。〔按序号依次填为:SiH4、PH3、H2S、HCl、Na2O、MgO、Al2O3、SiO2、P2O5、SO3、 Cl 2O7、NaOH、Mg(OH)2、Al(OH)3、H4SiO4、H3PO4、H2SO4、HClO4。〕〔以上表格可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也可由学生上黑板填写,教师对画线物质,须简要说明。〕[师]一般,对于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金属性,对于非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非金属性。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Na、Mg、Al 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演示实验 5—1]滴有酚酞的水[师]请大家分别描述实验现象(注意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学生甲]Na 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在水面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学生乙]常温下,Mg 与冷水不反应。[学生丙]Mg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溶液变红。[学生丁]Al 在常温或加热下,遇水无明显现象。[评价]Mg 与 H2O 反应在常温下现象不明显,但并非与冷水不反应。所以,丙同学是正确的用心 爱心 专心[追问]上述现象说明了 Na、Mg、Al 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怎样?[生]Na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