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二 中国近代史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2016·河北邯郸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 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 C。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不能体现,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可知,中国重视自身利益,故 C 项正确;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D项错误。2.(2016·四川眉山模拟)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 年份进口出口1885 年88 200 01865 005 7111895 年171 696 715143 293 2111905 年447 100 082227 888 1971911 年471 593 943377 338 166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解析:选 C。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应在 19 世纪末期,只是反映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属于片面解读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1885 年到 1911 年间,中国正处于列强侵略严重时期,民族危机空前加强,并非宽松的社会环境,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 1885—1911 年间进口和出口贸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状态,说明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故 C 项正确;清末新政在 1905 年,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且对外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 D 项错误。3.(2016·沈阳高三质量检测)“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 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A.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解析:选 A。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从“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