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23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人教版1.(2016·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产生D.清政府重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解析 通过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使得商业性农业有所发展,故选 A 项。“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改变”的说法错误,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无关,C 项错误;清政府当时不重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D 项错误。答案 A2.(2016·安徽淮北质检)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表(单位:英镑)。年份184318441845从英国进口1 456 1802 303 6192 394 827生丝出口量17 870 000101 250 000132 200 000对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对外贸易中中国占主导地位B.列强资本输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商操纵中国市场,把中国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量进口生丝,故图表体现的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C 项正确。答案 C3.(2016·浙江温州质检)黄苇在《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中说,在贸易中心上海,“1846 年的(中国)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了 13%,1847 年又继续减少了 5.4%,1848 年更大幅度地下降了 20.1%.以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 1854 年还没有恢复到 1845年的水平”。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西方输华的产品不够丰富D.中国商品具有核心竞争力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并没有像列强预期的那样大量进入中国,满足其产品输出的强烈欲望,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答案为 B 项。答案 B4.(2015·江苏盐城期中)20 世纪初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① 农村手工业者的辛劳和悲苦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