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摸底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5.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② 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③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工商食官”⑤ 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7.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9.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牛耕技术形成 B.铁犁开始应用 C.耦犁耕作出现 D.一牛挽犁盛行10.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农具修造等。这表明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11.《北史·艺术列传》载:北齐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当时,綦母怀文有可能A.穿着棉衣制作兵器 B.采用灌钢法的技术C.发明人力皮囊鼓风 D.使用粉彩瓷碗喝茶1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