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附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2、1933 年 8 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 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3、阅读下面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情况表1913 年1920 年1925 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工业总产值102.5114.1077.39从上表可以看出A、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B、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到 1925 年苏联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D、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A、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问题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问题5、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6、“20 世纪 70、80 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