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 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C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选 C项。]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滞后性D [材料中“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说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其基础上的社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从根本上说明了其滞后性,故选 D 项。]3.根据考古报告,在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农具中,锄和铲在数量上最多。据此推测,当时( )A.冶铁业已成为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B.铁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C.农耕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D.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C [战国时期铁器农具的出土,说明战国时期已掌握冶铁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并不能说明冶铁业已成为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以及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故排除 A、B两项;铁器农具中多是锄和铲,根据两种农具的用途,可知农耕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故 C 项正确;私田在西周时期已出现,而题干并没有反映此内容,故排除 D 项。]4.《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C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于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 B 项错误;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土地国有制,故 D 项错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