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十五)一、单项选择题1.(2015·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答案 B解析 原文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地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知 B 项表述正确。A 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 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2.(2015·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以往对牛耕的研究,主要偏重于起源和形式、犁铧的种类和形制等。但这用来说明社会生产力达到的程度则是不够的。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不应仅仅是一些孤立存在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而应是这些生产工具和技术同社会生产的广泛结合”。论者在此主要表明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看牛耕技术是否已起源B.以往对生产工具的研究忽视了牛耕技术的种类C.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关键要看牛耕技术推广D.单纯研究牛耕技术难以说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答案 C解析 题干中着重强调了“生产工具和技术同社会生产的广泛结合”这句话,意思是一种技术是否推广是说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关键,因此 C 项正确;而 A、B、D 三项所述与这一含义不符,均应排除。3.(2015·江苏省常州市模拟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据材料信息分析,《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的情况,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4.(2015·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