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28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20·乌鲁木齐模拟)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C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A、B 两项明显不相符。D 项时间较晚。故 C 项正确。2.(2020·太原模拟)195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 1 500 次;1959 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 万次。这反映出( C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解析:根据题意,从 1958 年运行速度每秒 1 500 次到 1959 年的 1 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左”倾,故 B 项错误;题意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对比,故D 项错误。3.(2020·亳州市模拟)2019 年 9 月 29 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共和国勋章”(参见下图)。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 50 千克。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 278 千克。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 1998 年,亩产达 450 千克。2017 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 1 149.02 千克。正如袁隆平所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材料表明,袁隆平院士的研究的主要意义是( D )A.推动了中国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C.全面解决了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解析:依据材料“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 1 149.02 千克”的信息和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可知,超级水稻为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D 项正确;推动了中国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不是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