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检测评估 6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有学者讲述明代内阁制度时说:“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意见,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又称‘票拟’……待皇帝自己看过。拿这条子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据此可知,明代( )A.皇帝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内阁制度利于皇权专制加强C.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解析:“章奏”先由内阁大学士审核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即“票拟”,最终通过皇帝的“批红”成为正式的谕旨,体现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行使职权,故选 B 项;“官员唯命是从”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内阁制度是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职责的健全,排除 C 项;“政治体制僵化”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答案:B2.[2020·云南模拟]1376 年,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了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一年后,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A.明太祖全力模仿元朝的政治制度B.明初基于政务繁忙而设立了内阁C.明太祖废相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明初政制构建有取法唐宋的特点解析: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可知明太祖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分地方之权、中书之权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二府三司制的特点,故选 D 项;材料强调中央机构和地方分权制衡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中央实行一省制的政治制度区别明显,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内阁设置于明成祖时,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丞相制废除于 1380 年,排除 C 项。答案:D3.[2020·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知,军机处 ( )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解析:材料表明乾隆时期的军机处,职责几乎无事不包,承担的职权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