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人之初,性本善”可知是孟子的性善论,结合选项可知 C 项是指是非之心不需要思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会运用,所以就叫良知,故 C 项正确;A项是指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可知是法家思想,排除; B 项是荀子的唯物思想,排除;D 项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排除。2.公元前 141 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培养政治人才C.扩大儒学影响 D.确立选官制度解析:选 B 材料中董仲舒主张兴办太学,结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可知其意图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故 B 项正确。3.《先秦诸子研究概要》中写道:“在(百家)争鸣中,儒与墨、儒与法、儒与道之间,固然是互相对立, 但又互相摄取。如儒家荀子的“礼”是吸取了法家“法”的内容;法家韩非的“道”是改造了道家老子的“道”;后来封建社会中的儒法合流,也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互相对立、互相吸取的过程中形成的。”下列哪种观点没有吸收他人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对待鬼神要敬而远之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选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在吸收儒家、法家等思想后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总结顾炎武的观点所提出的;“对待鬼神要敬而远之”是孔子的观点,没有吸收他人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所提出的。故选 C 项。4.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选 B 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