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5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5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5
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总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14*4=56 分)1.下图是北宋东京城示意图,下列关于北宋东京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辛弃疾会在瓦肆中欣赏杂剧B.“市”内定有铜活字印刷书店C.“市”内的商业活动受限制较少D.参知政事执掌东京行政事务2.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A.户籍制度源远流长B.抑商政策始于春秋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来看,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排除 A 项;商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 项;“工商食官”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制度,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C 项。 3.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A.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B.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4.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政治中心在现陕西境内;唐代经济重心正由北往南转移,政治中心在现西安;宋代明清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而政治中心向东转移到了现北京。由此可见,题干重漕运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也与政治中心东移有关,故选 C;A 只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没有体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关中自然条件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排除 B;国家疆域在元朝时最大的,之后明清时期不如元朝,排除 D。5.《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A.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B.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C.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D.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6.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