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 6 周)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满分 60 分)1.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 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商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读书人通过商业经营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3.“解放”是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时的中国正① 开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② 经历着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③ 开展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④ 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某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至此项时,你应该选择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中共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 世纪 50 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6.50 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7.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 2 万 8 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 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