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2.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3.图(a)和图(b)是有关宋代的农事图。图(a) 宋代《耕劳图》图(b) 宋代杨威《耕获图》这些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古代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南方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C.热情高涨的个体农户生产 D.南方的牛耕技术仍然落后4.《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5.[2018·河北邯郸一模]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妇借此养育者,累累皆是……余若丝绸牙行,若炼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6.马克斯·韦伯在《经济史纲》中提到:清代实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制瓷业在乾隆时代更吸收了西方景泰蓝制作技术,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这说明影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人丁编审制度的变革B.私营手工业生产关系变革C.西方工艺的大量引入D.百姓的赋役负担彻底解除7.[2018·河北邢台质检] 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指铜钱)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 )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8.清嘉庆五年(1800 年)到道光九年(1829 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广州的关税超过 100 万两白银,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