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提升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6 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2.16 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3.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针对训练]1.(2016·晋中模拟)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的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化大革命”使③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④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杂交水稻和卫星技术突破均是“文革”时期的成就,由此 B、C、D 三项分析错误,故选 A 项。答案:A16—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比较比较项中国科技欧洲科技研究领域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结局未能形成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原因经济基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思想条件“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政治制度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针对训练]2.(2016·郑州质检)李约瑟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