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下列对三国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形成鼎足之势B.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预言及对策C.曹操取代东汉称帝,定都于洛阳D.孙权定国号吴,定都于建业解析:公元 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而自立,取代东汉称帝,定都于洛阳,因此 C 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干要求。A、B、D 项均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2.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A )A.经历了短暂的统一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C.统一不是主流 D.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 265 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 280 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秦始皇于 221 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公元前 207 年,秦朝灭亡。由此可知,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经历了短暂的统一,A 项符合题意;被少数民族所灭是西晋的特点,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是西晋的特点,D 项不符合题意。3.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 316 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A )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社会的混乱 D.西晋的民族矛盾解析:根据题干“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 316 年灭亡了西晋”,可见这段话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故 A 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而不是说明其统治时间短暂,故 B 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社会的混乱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 C 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的民族矛盾尖锐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 D 不符合题意。4.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B )A.东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