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30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答案 B解析 虎门销烟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对英国的军事侵略,两者都是反侵略,故选 B 项。2.19 世纪 70 年代造成新疆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阿古柏入侵 B.英、俄企图控制新疆C.新疆尚未建省 D.新疆地理位置重要答案 B解析 19 世纪 70 年代之所以会出现新疆地区危机,从根本上分析,主要是由于英、俄企图控制新疆。故选 B 项。3.1877~1882 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答案 B解析 从题干中“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信息可知,左宗棠强调了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4.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反侵略的角度看,这场战争的特点不包括( )A.政府消极抗战和爱国官兵积极抗战相交错B.陆战和海战相结合,决定性战役多为海战C.官兵积极抗战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相交错D.清政府战败赔款割地和中国人民继续抗日同时并存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D 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官兵积极抗战,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指的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故 C 项不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特点,符合题意。5.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甲午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用汉语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其目的是( )A.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B.暗示清政府不实行全民抗战C.利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民众D.希望欧美列强在甲午战争中中立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出日本不遗余力地对国家形象进行包装,为自己的侵略战争制造借口,从而达到麻痹中国人民的目的,A 项正确;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