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主题1.(2015·山东潍坊一模文综·39)(20 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 年 10 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6 分)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8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抗日战争;维新思想;民族国家主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可知传统儒家思想造就的传统国家观念;据“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可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狭隘国家观念;“而国家……“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知宗法观念下的家长制作风影响;封建自然经济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较强,国家观念弱化。 (2)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一“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得出材料一主张主权在君,据材料二“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