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7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7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7
第 3 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9 湖北武昌模拟)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孔子的态度说明( )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孔子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是看其言行是否符合礼乐文明,说明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故选 B 项。当时华夷观念依然存在,故排除 A 项;C 项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不能体现 D 项。2.(2018 湖南长沙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 ) 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活跃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材料中的“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合则留,不合则去”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地位提高,并可以灵活流动,这有利于学术思想的活跃,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性,A 项错误;士阶层的兴起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 项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代,D 项错误。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 C 项符合题意。“王”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 A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可排除 B 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 D 项。4.(2019 安徽合肥模拟)“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答案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材料信息看,我国古代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故选 A 项。其他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5.(2019 湖北武汉模拟)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