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试卷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 宗教习俗B. 农业生产C. 祭祀祖先D. 纪念庆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人们祭拜龙王的目的是希望它能行云布雨,广撒甘露,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本题选 B。A、C、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2. 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 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这是唐代以前城市的特点,排除②,①③④⑤均是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故答案选 B 项。3.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A. 海禁政策B. 抑商政策C. 奖励农耕的政策...D. 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汉初实行抑商政策,故 B 正确。材料未涉及海禁政策,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奖励农耕的政策,故 C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闭关锁国政策,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抑商政策【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应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评判。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将失去应有的历史意义。依此而论虽然重农抑商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当然,我们对重农抑商的作用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不是说它就没有与商品经济矛盾的一面。重农抑商与商品经济之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4.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