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一 中国古代史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大宗伯第位于福建莆田荔城区梅园路中段南侧,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进士陈经邦的居第,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按明制一品官级建造,坐西面东,共五进,每进九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加上两旁护厝,共有 120 间,俗称“百廿间大厝”。A.分封制 B.宗法制C.古代建筑 D.科举制解析:选 A。图片中的“大宗伯第”反映的是宗法制,“进士”二字反映的是科举制,“居第”二字反映的是古代建筑。但是本题并没有反映出分封制,所以,作为证据,该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分封制。2.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 世纪 70 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 年 3 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研究 B.史料记载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解析:选 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从而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故 A 项正确;B、C、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公元前 246 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 4 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 6 石 4 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亩产普遍只有 1 石 5 斗左右。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选 D。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这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 项正确。4.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解析:选 D。“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多次劝说君主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他更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 A、B、C 三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