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专攻练(二)封建文明的繁荣——魏晋、隋唐(35 分钟 85 分:共 12 个小题,每题 4 分;共 2 个大题,37 分。)【最新模拟精练】1.(2017·保定模拟)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解析】选 D。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有利于合理行使决策权力,减少人为性失误,故 D正确。【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方式(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在决策过程中,相权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在执行过程中,相权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2.(2017·黄冈模拟)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解析】选 B。依据题干材料“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故 B 正确。3.(2017·宜昌模拟)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门当户对的观念B.士族门阀的衰落C.君主专制的加强D.儒家思想受冲击【解析】选 B。谋士劳臣不再“纳货旧门”,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门当户对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A 错误;不再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士族门阀的衰落,故 B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 C 错误;“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故 D 错误。【拓展延伸】九品中正制衰落的原因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选举权操纵在地方豪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