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训练(七)(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南京模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 B。《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中“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相符,故 B项正确。2.(2019·资阳诊断)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 D。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 D 项正确。3.(2019·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 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 B。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需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 B 项。4.年份民间清廷1906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宣布预备立宪1908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1910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上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选 C。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故 C 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