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仔猪水肿病的综合分析及防治邢朋飞摘要:猪水肿病(edemadisaseofswine,ED)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d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猪水肿病;血清型;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流行特点;防治-I-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秋春季节断奶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10%~25%。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对仔猪水肿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饲养管理及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致病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适当诱因的作用下,如断奶或饲料突然改变,以及天气骤然变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了水肿病的发生。1仔猪水肿病病原血清型血清型E.coli抗原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组成。按照菌体抗原组成成分的差异,可分为若干血清型,再根据荚膜和鞭毛抗原组成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已确定的大肠杆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80种、H抗原56种。虽然已知的E.coli血清型可达上万种之多,但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数量却非常有限。引起猪水肿病的血清型一部分与仔猪黄痢相同,常见的有O2、O8、O138、O139和O141等群,但表面抗原有所不同,大多数菌株能溶解绵羊红细胞。2发病机理致病菌及其毒素引起猪水肿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是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常见O抗原群以O139最常见,尚包括O8、O138、O141、O149等[5,9-14,37]。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F18ab(F10)菌毛和类志贺氏样毒素n型变异体SLT-IIv、TL、Sta、STb和STx2e致水肿毒素。致水肿大肠杆菌产生的致水肿毒素(水肿因子,EDP)是一种血管毒素,EDP是一种热不稳定蛋白,能够引起典型的水肿病的神经症状和动脉管病变及脑水肿。3临床症状在疾病暴发初期,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主要与神经和血管损坏有关,临床检查可以发现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前就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偶尔在临床上可见下领、胸腔、腹腔、会阴部位等皮下水肿,有时可见躯干腹部的皮肤不规则发红。由喉头水肿导致声音嘶哑,濒死期表现出严重呼吸困难,个别猪在疾病早期会发热,被感染猪通常表现便秘,但若大肠杆菌病原菌株产生肠毒素,在水肿病症状出现之前1一2d会出现腹泻。最急型:发病突然,发病初期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共济失调,行走摇摆,很快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态。眼结膜高度充血,叫声嘶哑,心跳加快,一般几小时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论文死亡。急性型:病猪在眼睑、颈部、耳部、鼻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引起全身水肿;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导致躇姗样步态,它可发生在后肢、前肢或两者。可发展到共济失调、麻痹和倒卧,共济失调的猪通常表现为颤抖或痉挛跑动或四肢划水运动,肌肉震颤,不时抽动,似游泳状;体温一般不升高。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呼吸快而浅表,心跳每分钟150次以上,后期张口呼吸,嗜睡或昏迷,病程1一2d,极少数能存活。亚急性型: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大多正常。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水肿,其中耳朵水肿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一小缝隙。但65日龄病猪水肿不明显。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声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