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宁夏育才中学 于广清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 5 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本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它也是作者诀别官场的宣言书,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感情” 学情分析在高一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文言文,学习一些篇目,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文言文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题,文言文中的虚词是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一个拦路虎,所以积累文言虚词的用法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势在必行。高考大纲要求的 21 个文言虚词,在以往学过的篇章中都已经涉及到了,但是学生不能做到全面系统的梳理,基于此,针对一个虚词少而精的讲通它,就是本课的主要任务。教学设想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的知识技能,对于简单的文章可以通过课后的注释做到大致的理解。本课的文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对内容的了解却并不难。在第一课时时对陶渊明做了简单的介绍,对文章的一二段做了梳理。本课是对剩下的两段做一个梳理,目的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适度的时间里进入本课的深入阅读,通过对全文的内容理解把握,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文言虚词“以”字的用法,从而做到对这个字的掌握和运用。因为在以前的文言文中学生接触到了很多的出现“以”字的句子,而且这些句子都是一些名篇中出现的,学生的熟悉度也高,从而为讲解“以”字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对在本课中出现的所有的“以”字句进行条条分析,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是我这次讲解“以”用法的一个设想。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情感变化归纳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过程与方法自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情感变化归纳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教学难点 归纳文言虚词“以”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