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参考教案教学内容:教材 P110—P117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教材例 2 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03 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 1 摄氏度……)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季度平均气温℃城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北京市桂林市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如北京市 2003 年的四个季度中,哪个季度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季度的平均气温最低;整体来看,哪个城市的全年平均气温高一些,是多少摄氏度等。4、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三、教学“试一试 ” 加深认识1. 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说说能知道些什么?2. 怎样用条形图来统计各兴趣小组的人数,请看电脑组的图例。说说每种颜色的直条代表分别是哪个年级。3、学生照样子完成复式同学条形统计图。指出:首先确定每组各年级数据的直条高度,方法可以量出中轴上每格的高度再把 1 格大体等分成 5 份,并由此画出代表相应人数边框,其次在直条上按年级涂上不同的颜色。4、在直条上方标出数据,并与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四、完成“练一练”1、仔细观察统计图,读一读题目要求。2、谁来说说“污染指数”含义。3、分组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4、组织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资料来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