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团风县十力中学 杨国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留守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等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现在中国农村 80%的学校以“留守学生” 为主,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值得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一、 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 要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因为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类能够实现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早在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提出:“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 。1974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全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请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本次大会还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那么,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二、广大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去外地经商现象又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照看,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 监管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发生恶性事件。“留守学生”现象的存在及少数“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难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身心健康的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此,我对团风县几所乡镇中学九年级 145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年级的 49% ,父母只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占年级的 28% 。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