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哲理)材料内容(关键词): 选择,穿越沙漠,道路,方式,自由;必须穿越,不自由。审题立意: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是自由的,但你必须要穿越这片沙漠,这是你的不自由之处。人生的很多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是一种不自由;但做事的路径和方式,我们却可以自由地选择。 作文主题在“自由与不自由”这个大的话题下,但具体选择哪个方面作为立意的方向,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无论选取哪一个角度,自由与不自由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定要阐发明了的。纵观现实,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纵自己,肆意挥霍青春,但总还觉得不够自由,向往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以为到了西方,似乎可以任意而为。而对自己的人生作为,总想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这一作文命题可以让我们好好地审视一下我们的人生作为。 沙漠可以是一种隐喻,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与感受,比如解决什么问题、克服什么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获得自由。 “ 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而后半段的“必须”则表达必然性。 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身份上岸”相吻合。即命运的必然性和人的主动性,虽然人生必然会遇到困境,但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约束 ( 人生困境 ) 为自由 ( 人生坦途 ) 。 因此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即化约束为自由。 “ 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以的苦衷。”将 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自由的选材如作文的寓意一样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又脱不开材料关键词的限制。而辩证则体现在“道路与方式的自由”与“必须穿越的不自由”上,以及“必须穿过的不自由”亦可以辩证看待。 可举例教育、成长、生活、社会带给个体的种种约束是被动接受的箍咒,也是动力和激发潜能的源泉;再比如,带着镣铐跳舞,却可以舞出最美丽的风姿,源于充满个性的道路,处事方式的睿智。 这道作文题目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