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论读书》 —— 培 根《不求甚解》 —— 马南邨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马南邨 马南邨(1912 - 1966 )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 1961 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驳论的论证方式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讨论:“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举例论证: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补充举例:鲁迅的“随便翻翻”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本文的主要内容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第一部分( 1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 2-4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 5-6 ):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