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唐山市第七十五中学 袁庆国“语文教学其实存在两个基本问题——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①实事求是地讲,“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课堂。由于“教什么”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怎么教”也缺少了理论支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许多教学方法和形式,因为没有与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从而变得华而不实。当我们质疑许多教学形式“花团锦簇”的时候,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的“杂草丛生”。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的设定的非理性,以及教学方法效果的虚无。多年来,我努力把我的语文课上得简约而不简单。“简约”就是力求教学形式实用,教学流程清晰;所谓“不简单”就是教学内容精准地凸现语文学科本质。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力求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堂语文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教什么”?虽然这个问题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慷慨激昂的批判,很难看到卓有成效的建设。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变得简单、直接一些。从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讲,语文究竟应该教什么呢?“其一,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想教的’,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它不是教师随便想的;其二,教学内容,是学生自悟而不能明的,换言之,‘教师想教的’即便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但学生自悟而能明的就不需要在课堂上花气力探讨了。”②也就是说“教什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诉求以及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③而我们更多地老师是“把人家的已知当作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④基于对阅读教学这样的理解,课前我对《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设定,做了如下的思考。1.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随着语文教学褪去浮华,慢慢回归本源,字词教学再次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但目前的字词教学大多的停留在“读一读”的层面上,很少在课堂上看见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更谈不上“用一用”了。我力求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努力做到读准写对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