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长【清】纳兰性德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1655 ~ 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 , 因攻占纳兰部 , 以地为氏,改姓纳兰——即纳兰。 17 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 岁中举, 22 岁赐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 1676 )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 349 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 :" 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 , 潭献云 " 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 ) 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 ( 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程:道路,路途。“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千帐:极言跟随康熙出巡卫军的营帐之多。风一更,雪一更:意为风雪一夜未停。聒( guō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家乡,这里指北京。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往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夜未停,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家乡,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诗歌赏析】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