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4 — 16 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手工工场的出现:(1)背景:14—15 世纪 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农产品剩余很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 14 世纪 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3)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4)今天的工厂,就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5)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6)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在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7)说明: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 ,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 新的时代 ,为后来的 工业革命 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时期 是 农业时代 过渡到 工业时代 的准备阶段。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手 工 作坊 特点 手 工 工场 家庭式,规模小,产量低,目 工人多,分工合作,规模大,产量高, 的是维持依附关系 目的是为了增加、扩大雇佣关系。工人 (帮工、学徒依附于作坊主,不领取工资) 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 (工人 ←→ 工场主) (被雇佣 ←→ 雇佣 )手工工场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手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善人们生活。(2)进一步促进了 贸易的发展 。 生产力发展使 社会变革、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3)促进了 社会关系(阶级结构) 的变化, 产生了新的阶级 。 西欧手工工厂集中的行业及国家: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发展迅速 当时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因为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海外贸易逐渐扩展到全球。 所有者劳动者生产方式规模相互关系(最根本区别)生产效率 性质手工作坊 作坊主作坊主及其家人、帮工、学徒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较小学徒、帮工依附师傅的关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低封建主义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主雇佣的工人工人间分工合作较大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资本主义——商人的...